首页 > 九游会ag老哥俱乐部入口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年)》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4-09-04  作者: 九游会ag老哥俱乐部入口


  现将《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各相关的单位、园区及企业要逐步提高对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大力推动本地、本单位工业机器人及应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制定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工业机器人产业是集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传感检测、伺服驱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的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与应用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加快培育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制造,扩大机器人在我省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我省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促进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特制定《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陆续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至今,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工业生产领域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工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础技术装备。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各个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通过自身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逐步解决了阻碍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已逐步取代了人工重复作业。根据2013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重新夺回全球制造业主导权的核心产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水平,慢慢的变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地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准确识别、精确定位、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和应用技术的不断深入,其技术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如:控制器朝着基于高性能工业PC和高速实时网络总线的方向发展;伺服驱动器朝着高集成度一体化,伺服电机朝着高功率/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机械本体朝着模块化、轻量化、紧凑型方向发展;软件构架采用通用高级语言、开放式结构;机器人系统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朝着智能化、高安全性、可操作性、人机共处协同作业的方向发展。而在应用领域,除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外,工业机器人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高科技领域、家庭生活等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在别的方面,降低工业机器人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可靠性,降低生命周期维护费用,简化安装过程与系统集成等也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双重阶段,无论是制造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还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趋势,直接带动着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开始慢慢地从劳动力丰富、廉价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业转变,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高水平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在一定领域和行业替代人工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将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这对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仅2013年我国国内市场工业机器人采购量就为37000台(套),占全球总采购量的1/5左右。因此,随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工业领域各行业应用拓展,工业机器人产品需求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加快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决定》的指导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我省智能制造装备研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应用领域继续扩展,工业机器人在我省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钢铁冶炼、民爆等制造业开始应用,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崭露头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制取得突破。

  1、市场需求增大。“十一五”以来,在以长丰汽车、江南汽车为龙头的一批本省汽车制造企业的基础上,我省先后引进北汽福田、吉利、比亚迪、众泰、陕汽、北汽控股、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等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入湘,2013年,上海大众(长沙)全国第四大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湖南汽车工业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已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衡阳、永州为重要基地的产业格局。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我省汽车制造公司制作过程,大量压铸、焊接、检测等生产环节的复杂工序均由工业机器人完成,由工业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焊接线可替代大批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近些年,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工业中的使用比例高达60%以上,我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在我省工程机械、电工电器、轨道交通及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也逐年上升。至2013年底,我省工程机械行业骨干企业拥有各类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设备近2000台(套);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工业机器人近约500台(套),湖南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在全国处于前列。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传统岗位,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已成为湖南制造业界的共识,市场前景广阔。

  2、制造能力增强。近年来,我省工业机器人设备生产企业已成功开发出了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全过程铸造生产线、桁架机械手、智能物流生产线等多门类产品,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工业机器人制造能力的逐步增强,表明我省企业已具备开发、设计和生产成套高端智能装备生产线的能力。我省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课题,在机器人铸件清理生产线、乳化炸药智能生产线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用工业机器人改造乳化炸药生产线,将彻底改进我国民爆行业乳化炸药生产工艺,同时,我省企业也成为了国内乳化炸药生产装备智能制造领域行业标准的制订者。

  3、技术积累增加。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省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研制企业及院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增加了技术积累,已初步掌握了有关领域工业机器人体系化、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一批自动控制、电气与信息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带领研发团队与骨干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在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视觉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与装备研制等基础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批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软件开发、应用与制造创新性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4、产业发展增速。近年来,我省一批由过去做焊接设备的生产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生产焊接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企业,如:长泰机器人、长沙华恒、株洲天一、蓝天焊接等企业,产品系列不断延伸到各个行业。长泰机器人与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在湘共建工业机器人制造院士工作站,开发了多款大负载机器人本体及相关智能视觉产品;长泰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加拿大赛融公司在长沙共建了联合开发实验室。目前,我省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并均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长沙雨花经开区被授予“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被授予“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

  1、产业基础仍然薄弱。我国特别是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目前有较快的发展,但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强,产业规模还十分弱小,作为一个正在培育和成长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器、先进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规模小,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基础薄弱,国内生产的高端传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系统及工业机器人成套制造设备所占市场份额比重较小,我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更小。我国工业机器人单机与成套设备主机技术和核心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控制系统国内仅停留在算法层面,离线编程软件、三维示教等扩展软件至今没有国内产品。另外,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智能软件匹配、信息物理融合等方面都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长期以来,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的缺失,造成我国对进口的“依赖症”,给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制造成本增加了巨额负担,同时,还将影响产业安全,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一批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生产车间现场配有专门的ERP和MES系统等IT系统,但由于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仍然属于信息孤岛,其数据没有与外界相连接,难以实现集中控制和工艺加工全过程监控。二是设备利用率不高。如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行业中,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单品生产量不高,产品升级频繁,而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适应性仍然较差,产品稍加改动后就难以在原有设备上进行操作,无法批量持续生产导致设备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投资回收周期,增加产品成本。三是维护和使用成本较高。机器人设备的后期维护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进,同时各种部件如果损坏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否则将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国内集成商的技术实力差异较大,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普遍较短,为后续的使用带来较大的隐性成本。四是高素质操作人员不足。由于工业机器人设备集中了机械、电气、工艺等各种技术,对操作人员本身有较高要求,需要能够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在企业员工正常流动的条件下,如何确保设备能够得到稳定有效使用,已成为企业管理者亟需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五是规划衔接不紧密。一些企业在生产线规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到未来扩展以及产品型谱变更的需要,难以确保设备能得到持续合理高效使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我省工业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湖南制造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突破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工业机器人系统智能装置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我省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抓好示范应用与推广;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入湘投资建厂,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资源共享,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有序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应用企业采用智能制造装备,提升制造业水平。将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我省支柱产业、拳头产品、龙头企业优先采用工业机器人制造技术装备,准确把握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制定、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市场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统筹推进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发展。要坚持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相结合,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围绕我省产业重点领域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加强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测控装置、成套智能装备的研发。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推广应用。

  3、坚持集聚发展。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促进资源共享。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从工业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出发,统筹部署、循序渐进,以重大示范应用项目为先导,带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零部件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知名品牌,辐射和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4、坚持有序发展。根据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有规划、有重点、有特色、有步骤地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分工合作。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研制企业在做好系统研发、软件编程、设备制造的同时,向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备品备件供应、设备租赁、再制造等方面延伸开展增值服务,促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研制企业由研发、加工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省完整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实现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部分领域广泛应用;拥有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骨干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攻关,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内先进行列,产品适应更多产业制造装备升级换代的需求,部分产品创新取得原始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领域和国防工业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至2017年,力争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80亿元,年均增长40%。到2020年,努力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35%以上。

  2、关键部件取得突破。在高精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关键部件研制上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部分技术攻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技术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3、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培育2~5个省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争取打造1~2个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整合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引进大批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机器人产业技术人才。

  4、推广应用加快普及。推进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涂装、装配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提高我省制造业各产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车间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

  5、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要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引进一批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及生产经营的知名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工业机器人主机生产及智能成套设备系统集成企业;培育一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以长株潭为核心地区,在全省培育打造形成3~5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区域,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装[2013]511)精神要求,结合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壮大核心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伺服电机、减速器、超声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及服务产业链。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主机生产、系统集成骨干企业,积极推动零部件生产、控制软件开发及产业服务型企业加快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

  2、加强技术攻关,满足市场需求。围绕我省制造业设备更新换代的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工艺技术研究。努力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传感器等一批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打造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我省工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建立一批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制造企业与应用单位积极合作,加强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3、强化公共服务,提升产业水平。建立和完善全省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建立和完善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推进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出台支持院校产学研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定向培养、企业委培,为湖南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配。

  4、扩大应用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在机械设备、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仪器仪表、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危险品制造等制造行业,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1、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测控装置、部件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开发和应用,突破新型传感原理和工艺、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工业通信网络安全、健康维护诊断等一批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工业机器人关键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逐步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军事工程、海洋探测等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研制不同用途的特种机器人产品。

  2、突出关键部件自主研制。重点攻关突破工业机器人大功率伺服电机、高精密减速器、专用多轴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技术。围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机器人、感知系统、智能仪表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形成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3、增强制造技术集成能力。着眼未来制造业升级的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建设,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在进一步加大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部件研制与攻关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技术的二次研发,针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制药、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印刷、军工等制造业生产的全部过程数字化、柔性化、自动化、无菌化等智能化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作用,依托重点项目,通过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工业机器人成套智能装备;推动自主研发成套工业机器人在企业设备更新换代中的应用与推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装备保障。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推进示范应用,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进程。

  4、推进生产过程机器换人。重点选择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矿山机械、电子信息、国防军工与民爆等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领域推广应用,着力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改造提升一批中厚板焊接生产线/单元;无人化柔性焊装车间;民爆炸药智能生产线;无人化铸造车间;高端医药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电子通信产品自动化生产线;花炮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物流车间等,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的应用推广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1、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军地之间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加强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等方面的统筹,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各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效应。加强工业机器人相关规划、产业化专项等的衔接协调,合理布局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强化产业链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

  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工业机器人创新激励、应用推广、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加快工业机器人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建立产需对接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布供需信息、供需现场对接、工艺技术培训等工作,推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编制发布工业机器人产品推荐目录,鼓励用户采用自主品牌机器人,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认知度。研究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平等竞争的行业市场准入机制。

  3、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产业升级技改专项等和省新型工业化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技改专项等资金渠道,落实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提升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质量和可靠性。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投资金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产业。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首台(套)工业机器人技术装备示范应用项目保险业务。

  4、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政策研究、咨询评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优势,维护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平竞争规则,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引导省内企业与国内、国际优势企业加强工业机器人高端产品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根据战略性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建立相关学科。积极推动筹建我省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相关专业为主导的高职本科院校,创建省级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加强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加快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工程和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培养和引进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服务体系,鼓励海外专业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

  6、加大地方推动力度。全省各市州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项目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将工业机器人产业纳入本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发展规划,研究配套支持政策,在产业规划布局、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省级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及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省经信委负责牵头组织《规划》实施,建立相关部门、大学及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参与的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和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各市州工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园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鼓励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相关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 拥抱高科技激活新动能

  • 江丰电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