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G九游会j9官方网站

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访谈(广播)初评参评作品《001毫米的追求 ——访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秦世俊

更新时间:2024-09-21  作者: AG九游会j9官方网站


  2023年2月28日,2022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黑龙江省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

  主创团队得知秦世俊获得这一殊荣后,第一时间展开策划、采访,以秦世俊的工作经历为时间轴,报道了他多年来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事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身上的大国工匠精神。

  节目通过黑龙江新闻广播、极光新闻客户端、龙广电台小程序等多平台同步播出,全媒体传播效果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特别是在技工群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大家都表示要以秦世俊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制造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这期节目主题突出、叙事生动,以秦世俊的职业追求为主线,全方位展现了他的奋斗事迹,是一期极具引领性和时代性的新闻访谈节目。

  主持人:听众朋友,28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南京揭晓,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荣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之一。我们先通过一段录音来了解一下这位“大国工匠”。

  配音文字:2001年,19岁的秦世俊跟随父亲的脚步第一次进入哈飞,如愿成为了一名航空人。但工作初期,由于对一些专业领域的工作并不熟悉,秦世俊只能帮其他工人师傅们打下手,干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儿。尽快的学习和熟练技能就成为了那个时期秦世俊内心中最坚定的想法。“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精神也让秦世俊慢慢的在车间数控领域崭露头角。在2004年全国同工种技能比赛中,秦世俊靠着过硬的技术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哈尔滨市第一名、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因为哈飞工业生产的都是各种航空零件,严格的高水准、高要求,也让秦世俊的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如今的秦世俊,已从当年那个只能给老师傅打下手的初级工完成了高级技师的蜕变。秦世俊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主持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连线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秦世俊。秦老师,早上好。

  主持人:祝贺秦老师。这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对您的宣传中有这样的一句线年来,您是怎样做到对这份别人看来很枯燥的数控工作全心全意的投入呢?

  秦世俊:我想应该是父亲对我的影响。我的父亲也是哈飞的一员,他连续多年获得公司级的劳动模范,但当我小时候就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忙碌。当我问他为什么总是忙于工作时,父亲指着天上飞过的直升机他告诉我,那个直升机就是他制造的。我当时一下兴奋起来,对父亲特别崇拜,感觉父亲特别伟大,也梦想和父亲以后一样能制造直升机。后来当我进厂工作,父亲对我工作要求特别严谨,让我学很多东西,让我做很多事情。刚开始接触数字控制机床,感觉确实挺枯燥的,但随着慢慢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以后,就感觉其实并没那么枯燥。

  虽然我们面对的机器和产品它没有生命,而且是冰冷的,但如果我们对它,对这个机器全身心的投入,它回馈给我们(的)其实很真诚、真实的。就是说在我们工作中尽心尽职,认真负责,对这样的产品精益求精,这样我们加工的产品不只是冰冷的产品,而是一个倾注我们心血的作品,可能就是一个高精尖航空装备的诞生。所以也明白了当年父亲他们老一辈航空人因何忙碌,所以说我们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随着后来我视野的拓宽和经验的积累,感觉能和父亲一同为航空事业做贡献,感觉十分幸运,也特别热爱工作。

  后来当一个个难题的攻克,一个个创新成果的诞生时,感觉所做的一切都十分有意义,也愿意从事这样的一个数控加工的工作,也愿意和冰冷的机床成为最亲密的伙伴,和一起并肩前进的战友。

  主持人:可以说啊,曾经天上飞行的一架飞机,成为了您一直追求的梦想。刚才您提到“没有感情的机床,没有生命的机器”。但实际上,秦老师和秦老师的父亲是把全身心的感情全心的倾注,这也是“建功立业新时代”和“个人报国立大志”的一个双向奔赴。

  刚才您提到,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这一坚持就是22年,能够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您是同事眼中的“攻坚克难专业户”,您也成立了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我们也特别想知道您刚才所提到的,包括我们所了解到的“控制误差在0.01毫米”的精度,这是怎样的一个经历,秦老师?

  秦世俊:因我们航空产品它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有些关键件的关键尺寸要求就更高。一般我会把大于0.01(毫米)误差,公差尺寸我会尽量控制在、保持在0.01范围以内,如果小于这个精度尺寸呢,我会通过所学和掌握的这些技能,更好的控制这样的产品的精度,甚至提升这样的产品的精度,让它展现出更完美的状态,才能使它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更好一些。

  主持人:那么实现这样的一个“精度更高”的追求,难度一定特别大。我们也特别想听一听这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秦世俊:我记得有一次,是直-9(机)起落架外阻的一个零部件,当时它的表面粗糙度保持的很不稳定,它要求表面粗糙度在Ra0.4微米。我想就是,因为我们每次加工完都需要用手工研磨的方式,才能保持这个精度,它的超差风险很大,我就想用“镗削”的加工(方式)代替研磨,我就和我的徒弟进行多次实验。当时每次实验都是(凌晨)12点下班以后,当时一做实验基本上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还要正常工作,基本上就是不分昼夜的工作。但每一次实验的点滴进步就促使我们坚持下来。大概用了六七天的时间吧,突然有一次结果达到了Ra0.38,它达到了图纸尺寸要求,徒弟们十分高兴,兴奋地喊“我们成功了”!但是我当时就说,若不是我在加工的情况下,万一换个人呢?他的手法、压减的力度啊,操作方法啊等等,如果万一出现超差呢?我想我们不能够满足于这个现状,我们要达到更高层次就是达到Ra0.2以上的标准。当时我们立下目标以后,就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又测了机床动平衡啊,压减的力距啊,包括那些加工参数进行微调等等。大概经过有1000多次实验,1000多次的失败,告诉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最终我们这个实验使零件达到Ra0.12,Ra0.18,就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镜面级的表面粗糙度。这么多年这样的解决方法已经加工了几百个零件,它的一次校检合格率一直是达到了100%。

  主持人:秦老师,我特别想替我们的听众问一下,因为刚才您提到这些数字非常的专业,这种标准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理解为“近似极限”的标准呢?

  秦世俊:正常来说就是在理论极限上很难达到的,而且是在正常教科书上,你查阅根本就查不到能够用机械加工的方式使它达到了这么高的极限。

  主持人:我们实际上是把通宵达旦,把夜以继夜,还有千百次的千锤百炼看似极限的标准真正成为了我们要达到的标准,并且实现了这个标准,再成为行业的高标准,甚至现在它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标杆,这就是精益求精。我想到了六个字,就是“当尖兵,打头阵”。我觉得“高精度”的追求,“更高精度”的追求,这些背后是您的一颗初心,它一直照耀着我们的追梦征程。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海报上,您也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希望有机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年轻人,在航空装备上注入新鲜血液,让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更有话语权”。那可以说在技能人才领域您是龙江的骄傲,那么这项荣誉也代表了近些年我们黑龙江不断的提升产业工人队伍能力,助推技能人才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未来我们身上的责任是否更重了?

  秦世俊:怎么说呢,我感觉现在制造业确实需要大规模的一个工匠的队伍,我们黑龙江也需要这种“高精尖缺”这种新型的技能人才打头阵。我省十分注重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去年出台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这些人才,就能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给他们搭建平台。对我们技能人才也是很看重,我就是这里面受益者。所以让我感觉到我们现在迎来了好的契机和好的时代,而且我们省也会对高技能人才各方面,包括生活、经济各方面给予很高的待遇。所以说我感觉只要你想干事,企业和政府给你搭建这样的平台,让你干成事。所以说我的责任重了,我感觉大家都会一起努力去做的,所以大家心往一起想,力往一处使的话,就会更能成事。

  这次获得“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后,让我十分的高兴和激动,但是我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新的起点给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我还是我,一个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我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带动身边的工友和工作室成员,为公司解决更多的生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和更多的“大国工匠”交流学习,继续充实自我,生产出更多好用和更先进的一些航空装备,解决一些“卡脖子”、短板、弱项一些问题,助力我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从您的身上看到一个非常朴素的“国计已推肝胆许”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我们也会让更多的龙江工匠人才借助这样的东风,为龙江振兴汇聚磅礴的力量。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恒心守初心,行动践使命。我们也再一次感谢秦世俊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秦老师,希望有机会能够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在航空装备事业上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谢谢您,我们再见。

  • 扫地机器人齿轮传动系统设计

  • 探究商业开展形式华联股份拟与北京SKP一起出资建立合资公司